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作文范文 作文范文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_关于数学的小故事100字

zmhk 2024-05-14 人已围观

简介关于数学的小故事_关于数学的小故事100字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关于数学的小故事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1.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故事2.数学小故事100字3.有关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_关于数学的小故事100字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关于数学的小故事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故事

2.数学小故事100字

3.有关于数学计算的历史的小故事

4.生活中数学故事400字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_关于数学的小故事100字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故事

        #一年级# 导语那些优秀的故事,在吸引学生去了解其中发生的事情时,又往往能把一些具有深远意义的道理教给学生,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榜样,树立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慢慢的这些品质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影响力足以贯穿一生,所以,老师家长一定要注意在这方面对学生的熏陶。以下是 整理的《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故事》,希望帮助到您。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故事篇一

 数字4和数字10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它们之间从来没有因为什么事情而闹过脾气,但是,后来很多数字都和10讲:“你看看,你比4大那么多,你也比它厉害,为什么要和它平起平坐。”别人的这些话,在数字10看来也很有道理,于是,它对数字4总是鄙视和瞧不起。

        刚开始数字4不在意,但是,有一天数字4实在忍无可忍了,就勇敢的向数字10发起挑战,数字4说:“我之前和你是好朋友,希望以后也是,我要是证明自己不弱小,那么请你以后不要再鄙视我”。听了数字4的话,数字10也觉得有道理。

        用四个4和适当的数学符号,可以分别得到1、2、3、4、5、6、7、8、9、10。

        4÷4+4-4=1,

        4÷4+4÷4=2,

        (4+4+4)÷4=3,

        4+4×(4-4)=4,

        (4×4+4)÷4=5,

        (4+4)÷4+4=6,

        4+4-4÷4=7,

        4+4+4-4=8,

        4÷4+4+4=9,

        (44-4)÷4=10。

        看到数字4的这些展示,数字10惭愧的地下了头,后来它们还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故事篇二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St。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1到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

        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故事篇三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找刘先生,并自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一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

        刘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刘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是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一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

        “你请说吧。”刘先生自信地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组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该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说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

        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不错,就是八十五人。请说说您的算法。”

        “人数最少的情况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们今天就住在您这儿了。”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

        “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个题目,刘先生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一间5人房;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一间5人的,一共11间。

        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了住宿手续。

        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一点,但刘先生的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数学小故事100字

       有趣的数学故事一:

       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有趣的数学故事二:

       数学魔术家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有趣的数学故事三:

       找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有趣的数学故事四:

       火车相向而行问题

       两辆火车沿相同轨道相向而行,每辆火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两车相距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开始向火车B方向飞行。它与火车B相遇后,马上掉头向火车A飞行,如此反复,直到两辆火车相撞在一起,把这只苍蝇压得粉碎。苍蝇在被压碎前一共飞行了多远?

       我们知道两车相距100英里,每辆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这说明每辆车行驶50英里,即一小时后两车相撞。在火车出发到相撞的这一小时间,苍蝇一直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行,因此在两车相撞时,苍蝇飞行了60英里。不管苍蝇是沿直线飞行,还是沿”z”型线路飞行,或者在空中翻滚着飞行,其结果都一样。

有关于数学计算的历史的小故事

        ① 关于数学小故事(100字)

        数学家小故事——库默尔

        库默尔屈就为一个中学教师时,有一天上课,在黑板上运专算却忘了七和九的属乘积!他犹豫很久讲不下去时,有学生说答案是61,他依着写下了。怎知另一声音说他应该写69。库默尔当然晓得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至于是61、69或其他数目,他不能决定了。于是他开始分析,高声说61是质数,不会是一个乘积,65是5的倍数,67也是质数69看来太大,所以答案是63吧!(他没有对学生说初八偶数排除的道理。)

        ② 数学历史上100字的小故事

        1、库默尔屈就为一个中学教师时,有一天上课,在黑板上运算却忘了七和九的乘积!他犹豫很久讲不下去时,有学生说答案是61,他依着写下了。

        怎知另一声音说他应该写69。库默尔当然晓得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至于是61、69或其他数目,他不能决定了。于是他开始分析,高声说61是质数,不会是一个乘积,65是5的倍数,67也是质数69看来太大,所以答案是63吧!

       

        2、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3、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

        4、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着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5、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的弟-子希勃索斯(Hippasus)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若正方形边长是1,则对角线的长不是一个有理数)这一不可公度性与毕氏学派“万物皆为数”(指有理数)的哲理大相径庭。

        这一发现使该学派***惶恐、恼怒,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希勃索斯因此被囚禁,受到百般折磨,最后竞遭到沉舟身亡的惩处。

        不可通约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众说纷坛,得不到正确的解释,两个不可通约的比值也一直被认为是不可理喻的数。15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称之为“无理的数”,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之为“不可名状”的数。

        然而,真理毕竟是淹没不了的,毕氏学派抹杀真理才是“无理”。人们为了纪念希勃索斯这位为真理而献身的可敬学者,就把不可通约的量取名为“无理数”——这便是“无理数”的由来。

        同时它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③ 数学小故事 100字

        好朋友

        最近“数学商店”来了一位新服务员,它就是小“4”。

        一天,小“3”到数学商店买了一支铅笔,小“4”说:“你应付1元5角4分。”

        小“3”付了1元5角后问:“还有4分可怎么付呀?”小“4”忙说:“这4分钱你不用付了。”小“3”疑惑地问道:“那你不是要吃亏了?”“不,这是本店的一个规定,叫‘四舍五入’。凡是4分钱或4分钱以下都舍去,如果是5分或5分钱以上,那就收1角钱。”小“4”和蔼可亲地解释道。小“3”高兴地说:“谢谢你,你真好!”

        “对呀,我也特别喜欢4。”“25”跑过来说,“因为25×4=100,算起来比较简便,例如:25×87×4=25×4×87,这样算起来不是又快又简便吗?!”

        “不错,的确又快又简便,我也喜欢4。”原来是“29”。“25”忙问道:“咦,你怎么也会喜欢‘4’了?”“29”不慌不忙地说:“这你们就不知道了,一般年份里的2月份都是28天,只有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一年,二月份才是29天,我4年才轮到一次,当然喜欢‘4’了。不过公历年份是整百的,必须是4百的倍数,二月份才有29天,这样的年份叫闰年。”

        “啊,‘4’的用处可真大呀!”“25”赞叹道。

        这位“4”服务员真是个既温柔又惹人喜欢的服务员。

        ④ 数学家的故事大约100字(9则)

        1、华罗庚

        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

        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回家后,又开始计算起数学题来。

        2、高斯

        高斯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小学时计算1+2+3+...+100的值。当时高斯上小学,老师在班上出了这样一道题,叫大家算。那个老师以为至少要20分钟以后才会有答案,正想休息一下,谁知 *** 还没坐稳高斯就说算出来了。老师很惊讶,问他怎么算的,他就说先算1+100=101,2+99=101,。。。这样一共有50个101,因此结果是5050。

        还有一个故事,是高斯19岁的时候,本来他打算学法律的,结果不经意间解决了一个2000年的数学难题,那就是只用直尺和圆规17等分圆周。高斯还证明了当且仅当N=2^(2^n)+1时,能够用尺规N等分圆周。从此高斯对数学的兴趣大增,并走上了数学研究的道路,成了一名伟大的数学家。

        3、欧拉

        欧拉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城,小时候他就特别喜欢数学,不满10岁就开始自学《代数学》。这本书连他的几位老师都没读过,可小欧拉却读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事后再向别人请教。13岁就进巴塞尔大学读书,这在当时是个奇迹,曾轰动了数学界。

        小欧拉是这所大学,也是整个瑞士大学校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在大学里得到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微积分权威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导,并逐渐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约翰·伯努利后来曾这样称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我介绍高等分析时,他还是个孩子,而你将他带大成人。”两年后的夏天,欧拉获得巴塞尔大学的学士学位,次年,欧拉又获得巴塞尔大学的哲学硕士学位。1725年,欧拉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4、陈景润

        陈景润不爱走公园,也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自己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

        5、牛顿

        “我一定要超过他!”一谈到牛顿,人们可能认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个“神童”、“天才”、有着非凡的智力。其实不然,牛顿童年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很不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但他的兴趣却是广泛的,游戏的本领也比一般儿童高。

        平时他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艺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

        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发光的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

        当时,封建社会的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中小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

        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 *** ,愤怒极了。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

        经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

        ⑤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100字就好了。

        最近“数学商店”来了一位新服务员,它就是小“4”。

        一天,小“3”到数学商店买了一支铅笔,小“4”说:“你应付1元5角4分。”

        小“3”付了1元5角后问:“还有4分可怎么付呀?”小“4”忙说:“这4分钱你不用付了。”小“3”疑惑地问道:“那你不是要吃亏了?”“不,这是本店的一个规定,叫‘四舍五入’。凡是4分钱或4分钱以下都舍去,如果是5分或5分钱以上,那就收1角钱。”小“4”和蔼可亲地解释道。小“3”高兴地说:“谢谢你,你真好!”

        “对呀,我也特别喜欢4。”“25”跑过来说,“因为25×4=100,算起来比较简便,例如:25×87×4=25×4×87,这样算起来不是又快又简便吗?!”

        “不错,的确又快又简便,我也喜欢4。”原来是“29”。“25”忙问道:“咦,你怎么也会喜欢‘4’了?”“29”不慌不忙地说:“这你们就不知道了,一般年份里的2月份都是28天,只有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一年,二月份才是29天,我4年才轮到一次,当然喜欢‘4’了。不过公历年份是整百的,必须是4百的倍数,二月份才有29天,这样的年份叫闰年。”

        “啊,‘4’的用处可真大呀!”“25”赞叹道。

        这位“4”服务员真是个既温柔又惹人喜欢的服务员。

        ⑥ 100字数学小故事

        徐迟先生的一篇精彩报告文学,让中国老百姓认识了一个叫“陈景润”的数学家。陈景润先生走路撞树,或者张广厚先生吃馒头醮墨水之类的轶闻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

        因为我父亲在中科院数学所工作,我从小就住在数学所的宿舍,所以得以目睹这些数学家的生活趣事。

        王元买瓜算得卖瓜人目瞪口呆

        中关村每到盛夏,82楼门口总有个大号的西瓜摊,摊主是个歪脖子大兴人,姓魏,挑西瓜不用敲,用耳朵贴上听,十拿九稳。大概是1987年或1988年,我爹让我去买西瓜,我骑上车,直奔魏歪脖的瓜棚子——毕竟他的瓜好。一看买的人不少,正要往里挤,忽然看到有两位熟悉的人物,也在挑西瓜呢。谁呢?数学家王元先生和太太,两位一边挑一边算价钱呢。

        魏歪脖的西瓜卖得好,不免有些“作怪”。不称重,分大瓜小瓜卖,大瓜3块一个,小瓜1块一个。看到大瓜小瓜尺寸差别不是很大,很多人都拼命往小瓜那边挤。

        王太太好像也是这样,却听见王元先生说:“咱买那个大的。”

        “大的贵3倍呢……”王太太犹豫。“大的比小的值。”王先生说。

        王太太挑了两个大瓜,交了钱,看看别人都在抢小瓜,似乎又有些犹豫。王先生看出她犹豫,笑笑说:“你吃瓜吃的是什么?吃的是容积,不是面积。那小瓜的半径是大瓜的2/3稍弱,容积可是按立方算的。小的容积不到大的30%,当然买大的赚。”

        王太太点点头,又摇摇头:“你算得不对,那大西瓜皮厚,小西瓜还皮薄呢,算容积,恐怕还是买大的吃亏。”

        却见王先生胸有成竹,点点头道:“嘿嘿,你别忘了那小西瓜的瓜皮却是3个瓜的,大西瓜只有1个,哪个皮多你再算算表面积看。”

        王太太说:“头疼,我不算了。”两个人抱了西瓜回家,留下魏歪脖看得目瞪口呆。

        钟家庆“羞于见人”

        钟家庆研究员和我爹曾是课题搭档。钟为人侠义正直,敢说敢为而又懂得办事的方式方法。

        有一天,我爹所在的数学所分橘子,每人一箱,所里住平房宿舍的人多,钟先生就带着几个学生拉着板车给大伙儿送。那天天热,钟先生光着个膀子,只剩一件二指背心,他喜欢游泳,全身晒得又黑又红。他好像有事和我爹讲,所以把学生和板车打发走。他帮着把橘子搬进我家,抓了一个橘子,正用嘴撕着扯掉橘子皮的时候,有一个目光炯炯的小丫头凑上来了,问:大爷,您知道钟家庆钟老师在哪儿吗?

        我爹听见了,刚要介绍,又打住了。他虽然迂,但是并不傻,看看钟先生,晒得像个黑炭头,二指背心大裤衩子,嘴里叼着一个橘子,这……这什么形象啊。幸好我爹没说什么,钟先生马上就接茬儿了——唔,他不住这院儿啊。那小丫头说:大爷,刚才碰上他的学生,说他在这儿呢,您能帮我看看他在不在这院吗?求您了,我想找机会见见钟教授,我从武汉来的。

        啊……钟先生好像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他回头看见我爹,像看见救星一样,冲我爹一指,说,哦,我是蹬三轮的,不认识什么钟家庆,你问他吧,他住在这儿,可能知道。说完,钟先生掉头就跑,把我爹给撂在那儿了。

        唔,你找他什么事啊?我是从武汉来的,我要考他的研究生。您认识钟教授吗?唔,认识,你认识他吗?

        当然啦,您看我这个包。打开包,我爹看到厚厚一本剪报,都是钟先生参加会议、授奖颁奖的报道和照片,钟先生西服革履,神采奕奕。

        我爹就只会唔唔了。那小丫头还问呢:你们科学院的研究员都住在哪儿啊?我来这儿好几天了,怎么一个教授都没看见呢?这时候,她后面有一个搬橘子的,是吕以辇研究员,也是二指背心的形象……

        好歹把小丫头哄走了,我爹和钟先生一说,钟先生就跳起来了,不行不行,我那天那个形象,怎么见这个学生啊!我爹说要是人家考上了,你能不要?钟先生那些日子就很苦恼,直到发榜,那小丫头的分数没有上线,才松了口气。那个小丫头后来去了兰州,多次给钟先生来信,讨教问题,兼叙崇拜之情,钟先生非常热情认真地回复,对她极尽帮助指点,但始终不肯和这学生见面,直到钟先生去世。

        ⑦ 急需数学家故事,100字以内,要简洁 详细

        Top1:伽利略质疑权威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Top2:小欧拉怀疑上帝

        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孩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Top 3:小欧拉机智改羊圈

        小欧拉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Top 4:8岁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答案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Top 5:陈景润攻克歌德巴赫猜想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 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⑧ 数学趣味小故事 100字左右

        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⑨ 数学家的小故事(100字以下)

        高斯是一对普通夫妇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个贫穷石匠的女儿,虽然十分聪明版

        ,但却没有接受过教育,近权似于文盲。在她成为高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之前,从事女佣工作。他的父亲曾做过园丁,工头,商人的助手和一个小保险公司的评估师。 高斯3岁时便能够纠正他父亲的借债账目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轶事流传至今。他曾说,他在麦仙翁堆上学会计算。能够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计算,是上帝赐予他一生的天赋。 当高斯9岁时候,高斯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为(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但是据更为精细的数学史书记载,高斯所解的并不止1加到100那么简单,而是81297+81495+......+100899(公差198,项数100)的一个等差数列。

        ⑩ 50~100字数学家的小故事

        1,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专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属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2,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

        3,小学老师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学生们都算不出来只有一个学生算出了结果5050,老师问他怎么算的,学生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为(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个学生就是高斯,这一年,他9岁。

        还要不?

生活中数学故事400字

       1、相似三角形

       勒斯(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来到埃及,人们想试探一下他的能力,就问他是否能测量金字塔高度。泰勒斯说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法老必须在场。第二天,法老如约而至,金字塔周围也聚集了不少围观的老百姓。秦勒斯来到金字塔前,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

       每过一会儿,他就让人测量他影子的长度,当测量值与他身高完全吻合时,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处作一记号,然后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这样,他就报出了金字塔确切的高度。

       在法老的请求下,他向大家讲解了如何从“影长等于身长”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相似三角形定理。

       2、数字“0”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

       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

       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 ! 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3、田忌赛马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4、阿基米德定律

       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鉴定它是不是纯金制的,且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随着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从桶边溢出。

       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像闪过一道闪电,“我找到了!”阿基米德拿一块金块和一块重量相等的银块,分别放入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中,发现银块排出的水多得多。于是阿基米德拿了与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测出排出的水量;

       再把王冠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看看排出的水量是否一样,问题就解决了。随着进一步研究,沿用至今的流体力学最重要基石——阿基米德定律诞生了。

       5、高斯算数学题

       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间处理一些自己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习。

       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自己也就可以藉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

       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因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老师同学听了以后,都对高斯竖起了大拇指。后来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Ⅰ 生活中的数学 故事 7篇 不少400字、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来到超市买东西。

        当我们买完所需的东西之后,刚要离开,我看见货架上正好摆着火腿肠,于是我让妈妈买些火腿肠,妈妈同意了。可是刚走几步,我又看见货架上摆着一包一包的,同样品牌,同样重量,里面有10根,每包4.30元。到底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我犹豫了。突然,我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比较一下,哪一种合算就买哪一种。于是我开始算起来:零卖的如果买10根,每根4角,就是40角,等于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钱,所以我决定买散装的。我把我计算的过程说给妈妈听,妈妈听了直夸我爱动脑。 还有,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Ⅱ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范文

        1、数学小故事——找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2、故事:猴子捞帽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

        3、故事: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

        Ⅲ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

       

        动物数学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时后,结果出来了,不过令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参考资料:

阿草的葫芦(下册)——远哲科学教育基金会

        2、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生活时报)

        Ⅳ 一篇关于生活中的数学的作文,规定400字及以内

        今天真是个好天气!我和妈妈准备去

        小区对面的嘉盛广场买东西。

        来到嘉盛广场的信和超市,妈妈要买

        一瓶洗洁精,于是,我们就走到了洗洁精

        专区。这时,妈妈对我说:“我现在要买

        一瓶柑橘位的洗洁精,这里有不同重量。

        考考你,那种最实惠。我就买最实惠的那

        种。”我心想:这有什么难的,我看一眼

        就知道了。我一眼扫过去,排除了很多

        瓶,只剩下两瓶了。

        我思索了一下,仔细的端详着,发现

        虽然两瓶洗洁精的大小都差不多,可是包

        装纸上写着的重量是不一样的:一个写着

        1.5千克;另一个写着1.3千克。而它们的

        价格都是12元,当然是1.4千克的那瓶便

        宜一点啦。我对妈妈说:“这瓶最便宜,

        就买这瓶吧。”这时,妈妈拿着另一瓶洗

        洁精笑嘻嘻地对我说:“这瓶1.5千克,

        12.9元,这瓶最便宜。”我仔细一看,原

        来那是超级特价装,哎呀!失算了。

        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一不小心

        就会出现错误,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Ⅳ 生活中的数学故事。短!

        1、从前有个牧民,临终时还有一桩心事未了,即要把117只羊分给三个儿子,于是立下遗嘱:“分给老三1/2,分给老二1/3,分给老大1/9”,牧民死后.三个儿子不知如何1/3分,就去请教邻居,聪明的邻居牵着自己的一只又大又肥的羊来替他们分.连同这只羊一共十八只,老三分得9只,老二分得6只,老大分得2只.三兄弟把自己分到的羊牵走后,这位邻居也高兴地牵着自己家那只又大又肥的羊回家了.

        2、轻松一刻:缅甸农夫为国王分鸡

        缅甸有个贫穷的农夫,希望有朝一日能富裕起来。一天他拿了一只公鸡,把它献给国王。

        国王笑道:“一只公鸡对我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礼物。我一家六口:我、王后、我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我们怎么分这只公鸡呢?”

        农夫割下鸡头献给国王,说:“陛下是一国之首,所以请收下鸡头这份厚礼。”接着割下鸡背上的肉,说:“这个献给王后——王后的背负着全家的重担。”又割下两只鸡脚,说:“这两只给两个王子。他们将踏着你的足迹,登上统治者的宝座。”

        随后,割下两只翅膀说:“让两个公主每人得到一只翅膀,因为她们有朝一日出嫁时,就要同她丈夫一起远走高飞。剩余的部分是属于我的,因为我是陛下的客人,而主人有义务用最好的食品招待来客。”

        国王听了农夫机智的回答非常满意,便赏给他许多金银和宝石。有个贪婪成性的人,了解到农夫发迹的经过后,就带着五只公鸡来到王宫,对国王说:“小人敬献五只公鸡问候陛下。”

        国王一眼便看出此人的来意,就说:“我很乐意接受你的五只公鸡,但我一家有六口人,假如你能公平合理地把它们分给我们,我就大大嘉奖你。”贪心的男人不知道如何分配。他悔恨自己不该带五只公鸡,而应该带六只来。

        国王差人把农夫招来,让他分。

        农夫泰然自若地说:“陛下,这好办:一只公鸡献给陛下和王后,另外一只献给两位王子,第三只属于两位公主。剩下的两只公鸡属于我自己,因为我是陛下的贵客。这是分配公鸡的唯一合理的方法,因为陛下、王后和另一只公鸡加起来等于三,陛下的两位王子和一只公鸡加起来等于三,陛下的两位公主和一只公鸡加起来等于三,而我和剩余的两只公鸡加起来也等于三。“国王非常满意,赏给农夫两只公鸡,还给了他一大笔奖赏。而那个贪财的男人却两手空空,扫兴而归。

        Ⅵ 求生活中的数学作文400字

        生活中的数学

        今天天气晴朗,我来到了超市购物我一进去看到了好多东西。内于是我就拼命容地购物马上我的筐子都满了,我就问爸爸:“你能把这里的东西算好吗?爸爸摸了一下脑袋这么多东西谁能一下子算好啊?我说我能。马上我算着脑袋都被算累了。爸爸想出了好办法去找收银圆要他来帮助我们。

        来到了收银台前对阿姨说:“你能帮我算一下吗?我们用口算太难算了。请你帮我们算一下,不一会儿就算了出来,我连声赞叹说:“好,太厉害了,我就问了阿姨一句你是怎么做到的,阿姨说:”这种小事难不到我。我都是靠了手机计算的,我说我这么怎么这么笨啊,没想到这一点啊。我们清理东西好了就走了,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阿姨知道这一点呢?我疑惑起来阿姨怎么会想到这一点而我就想不到呢?

        等我回到家中我领悟到了,生活中也有数学就象今天发生的事情,就有数学的东西。比如你在算很多东西的时候算不清楚就用计算器如果没有计算器也可以用手机类的东西计算这些数字不就解决了吗?凡是解决数学类的东西都要靠脑袋。

        所以生活离不开数学,你如果碰到数学计算难的时候就用点脑子去想办法。

        Ⅶ 生活中的数学故事

        傍晚,我抄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Ⅷ 数学家的小故事400字

        华罗庚上小学时,一个老师对新上任的老师介绍学校的情况时,说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多数是笨蛋……这话深深刺痛了华罗庚的心,他决心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敬那位老师。

        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难题给大家:“有一样东西不知道有多少数量,三个三个地数剩下二个,五个五个地数剩下三个,七个七个地数剩下二个,问这样东西到底有多少?”

        全班同学面面相觑答不上来,唯有华罗庚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是‘23’。”全班同学都震惊了,老师也点头称赞。从此,他便爱上了数学课。

        正当他求学时,父亲店铺生意日见萧条,无力供他继续读书了,他只好辍学看柜台。他利用一本代数、一本几何、一本只剩下50页的微积分开始了自学。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守着小油灯一遍遍地演算。父亲说他是个“书呆子”,几次逼他把书烧掉,邻居也劝他好好做买卖。

        不幸的是,他又患上了可怕的伤寒,医生摇头叹息地叫家人为他准备“后事”。他向死神发起挑战,挣扎着下地干活,左腿又被摔成残废。他还是不气馁,拄着拐杖忍着疼痛进行锻炼。练得能走了,就到一所中学去干杂务,给老师打水、削铅笔,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自学。

        就在中学工作不久,他开始向报刊投寄数学论文,多次退稿也不灰心。后来他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得到了数学泰斗熊庆来的赏识,很快把他介绍到清华园,安置在自己身边。

        (8)生活中数学故事400字扩展阅读

        华罗庚成长历程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 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1922年,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中,王维克老师发现其数学才能,并尽力予以培养。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1929年冬,他不幸染上伤寒病,落下左腿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同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

        1931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他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4年9月,被提升为讲师。

        Ⅸ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400字到450子..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400字

        空气无处不在,同时没有味道,但我们却缺它不可。数学亦是如此。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化工之巧,地球之便,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当我们呱呱落地开始,数学就围绕在我们身边。满月,百天,周岁………年龄增加的计数。长大一些,开始接受数学的系统教育,学习数数、加减乘除的运算。

        买菜时,给钱又找钱是数学;剪纸时,纸的大小和面积是数学;吃饭时,把食物平均分配给每个人是数学。记得第一次一个人去菜市场买菜时,一边挑着自己和父母爱吃的菜,一边用心地算着账,最后一笔钱也没有找错。还有第一次去超市,我精打细算,换回了好多吃的和日用品。

        运用数学,一些麻烦总可以化繁为简、迎刃而解。在学象棋时,如何表述走棋?大家将棋盘上的线标上数字后,就可以用“跑二平五”、“车三平四”这种简单的棋谱,很完整地描述一盘棋,正是因为有了棋谱才有了盲棋。

        数学就像是埋藏在地下的宝藏,需要我们去慢慢地挖掘,要学好数学,就要严谨踏实,勇于尝试。在学习中,我一遇到困难,就会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如年、月、日中的时间、三角形内角和等概念,从中寻找解题思路。当我学会使用后,就会惊喜地发现,我又掌握了一种技能,就会兴致勃勃地去发掘下一个谜题并迫不及待地想解开它。

        数学无时无处不存在,我们将数学使用在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老师将数学和工作联系在一起,为他们圆满完成工作提供了保障;科学家将数学和科学结合起来,为我们的科技水平的提高作出了伟大贡献。

        数学如同空气,没有味道,却是我们学习、生活、工作和发展科技不可缺少的重要存在。

        Ⅹ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400字左右 急急急 哪位大哥帮助我

        生活中的数学

        今天我在电视上看见有好多人捐钱给那些没有学上的人,就想起:我的国家大约有13亿的人民,如果每个人每天节省1角钱,这样的话,我国全国节约了1300万元了,每个人从小学上到大学要用1万多元,照这样计算可以让1085为没有上学的小朋友,把这些钱给那些小朋友多么好啊!如果我有这么多钱一定平均分给小朋友们!

        我突然想起来了人多力量大也有坏处啊,恩不好不好!因为如果每个人每天多要浪费13亿水了,多不话来啊!

        我做了一个小小的小实验:在水龙头下面滴了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动笔算了一下子:1300000000除以1000乘200等于260000000克再用260000000等于260吨水就是足足可以用上个2,3年了呀!我去问爸爸妈妈:“1吨水可以发电100度电?”我有想了想,算了算想出来了,哪就是说260吨水就可以发26000度电了。

        哇哇!我一下子惊呆了五分钟,260吨水竟然可以发会这么多的作用啊!所以我们大家从现在开始起要节约水利用水,不要浪费一滴水了,要养成节约这个好习惯不能浪费了!

        我相信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只要做数学学习的有心人,即使在游戏中也能体会到数学思维的快乐!!!

       好了,今天关于“关于数学的小故事”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关于数学的小故事”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