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_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全册

zmhk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_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全册       对于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的问题,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1.人教版二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_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全册

       对于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的问题,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1.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2.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4.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篇

5.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年、月、日》教案三篇

6.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_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例1、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八和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剪刀1把、三角尺1块、白纸1张;直尺、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白纸各7张;长条12根;图钉若干。

        教学步骤:

        一、 生活引入,揭示课题

        (1) 感知生活中的角。

        ① 课件展示实物(剪刀、钟面、三角尺)。

        ② 找一找以上实物中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将角比画出来。

        ③ 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2) 揭示课题。

        通过探索,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 实践感知,建立表象

        (1) 画一画,剪一剪。

        学生自己选择工具画角剪下来。

        集体交流。

        (2) 摸一摸,探究角的特点。

        (3) 闭眼想像角的样子。还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比画比画。

        三、 活动操作、巩固应用

        (1) 找一找。

        ① 明确活动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学具盒中摸出一个带角的图形。

        ② 反馈摸出的图形。

        ③ 分组交流,每个图形的角在哪儿?

        ④ 用手势反馈。

        (2) 做一做。

        ① 交代活动要求。

        ② 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始活动。

        ③ 组织学生参观作品。

        ④ 学生质疑,评价。

        四、 总结提升

        (1)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关于它你了解多少?

        (2) 延伸:关于角,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下是我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5的乘法口诀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二年级上册数学5的乘法口诀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 我们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2. 我们要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 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理解其意义。

        教具:课件、卡纸。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 读一读,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

        3×2 4×5 3×6 5×2

        2、(出示课件)看图说出是几个几,再列式。

        二、激趣导入

        1. 画手激趣。

        谈话:(老师伸出自己的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能把自己的手画下来吗?请小组的每一个同学把自己的一只手画在一张卡纸上。

        学生在小组里活动后(5人一组),在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

        2. 数手指。

        提问:请小朋友看自己小组画出的图,你能数出图上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吗?

        谈话:你能把表格填完整吗?(出示课件)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表格填一填。

        手的只数 1 2 3 4 5

        手指的个数

        学生看图边数边填表。

        反馈:你是怎样填、怎样想的?(学生可能一边数一边填,也可能一边加一边填)

        提问:小朋友想的方法都很好,除了这些方法外,你还能想出更好的算法吗?(用乘法算)

        谈话:很好,下面我们就用乘法算一算。(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三、 自主探索

        1、尝试编口诀。

        提问:(指图中的一只手)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几个5?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1个5 1 × 5 = 5

        再问:你能根据1 × 5 = 5编一句乘法口诀吗?(板书:一五得五)

        要求:请小朋友用这样的方法,独立编出其他5的乘法口诀,并把编口诀的过程写在下面的练习纸上。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商量。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谈话: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到黑板上编出口诀,并说一说编的过程。其他的小朋友可以进行评价。

        3 记忆口诀。

        谈话:请小朋友自由地读一读5的乘法口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口诀。

        反馈:记住5的乘法口诀了吗?你是怎样记的?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学生中可能出现:由其中一句口诀推出与它相邻的两句口诀;5乘几结果的个位上不是5就是0;用手指帮助记忆,一个五、两个五……)

        4. 游戏练习。

        对口令。师生互对、同桌互对。学生齐背口诀。

        四、 巩固深化

        1. 补充口诀。(出示课件)

        2. 完成复习中的两道习题答案。并说明运用了哪句口诀?

        3.游戏:学生以抢答的方式口答乘法算式的结果。

        4. 比较大小

        5.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习后,比较每组两道算式,说一说如果忘了某一句口诀,可以怎样想。

        6. 送信。

        出示四个信箱,上面分别写着10、15、20、25等数,学生按照信件上的信息(如:“二五一十”“5乘4 =”“2 × 5 =”“5 + 5 =”等),将信件投入对应的信箱。

        五、 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5的乘法口诀教案范文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1页

        设计理念: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在编制5的乘法口诀过程中,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提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本节课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与引领下制定了如下教学环节。

        1、 引导编写“三五十五”这句口诀。

        2、 自主编写一五得五、二五一十、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这四句口诀。

        3、 根据口诀找规律记忆。

        4、 课堂练习。

        5、 总结全课。

        根据教学思路制定了如下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 理解记忆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

        2、 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

        3、 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

        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亲历并理解口诀的形成过程和口诀的含义、作用。

        教学设想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的问题情境法和探究学习法。

        激情导课:

        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运用了许多儿歌的形式帮助我们快捷,方便地解决了许多加减法的计算,比如数的组成,和老师一起说一说5的组成好吧?5能分成1和4,1和4组成5,5能分成2和3,2和3组成5,5能分成3和2,3和2组成5,5能分成1和4,1和4组成5.今天我们把算式也编成口诀帮助我们学习,你们愿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

        明确目标:本节课我们有三个学习目标1、编口诀,2记口诀,3用口诀

        预期效果:课前老师让你们粘贴的国旗图形你们做好了吗?举起来让老师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了么?(一面国旗上有5颗星)你们真是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好孩子,课前的前置性作业完成的这么好,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这节课,有信心吗?(有)[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为编制相关的乘法口诀,打下了基础。

        明主导学:

        一、探究5的乘法口诀

        (一)、编“三五十五”这句口诀

        接下来我们一起编口诀,请看大屏幕老师也带来了什么?(国旗图),这是1面国旗,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一面国旗上有5颗五角星),继续观察又增加了几颗星?(5颗)再来一面,又增加了几颗(5颗),是几个5(3个5)现在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三面国旗,每面国旗上有5颗星,一共有15颗五角星,)谁能提出数学问题?(3面国旗一共有几颗五角星?你会列示解答吗?拿出练习本,独立列算式,看着算式编句口诀编好后告诉你的同桌,你是怎么编的?

        自主学习:

        同桌编口诀,教师巡视编的情况。

        展示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这个小组举手最快,就你组吧!

        组1:(我们组列的算式是5+5+5=15,编的口诀是三五十五,三五表示什么?(3个5相加是多少?)

        组2:我们组是看图编的口诀,3个5 就是15. 所以三五十五,师:老师为你的出色表现而感到自豪

        组3:我们组列的算式是3×5=15,或5×3=15

        师:他和算式又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么?

        组4:(3和5是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15是乘法算式中的积。)(你的发言虽然不是很完整,但是能大胆是好样的)3和5是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十五是积,也就是乘法算式中的得数。

        师:如果不看图形三五十五这句口诀还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画圆圈的形式从纸上划出来吗?

        生:生在纸上用圆圈画图表示意思,教师巡查。

        组5: OOO OOO OOO OOO OOO或

        OOOOO OOOOO OOOOO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画图了解学生对三五十五这句口诀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师:看来呀同学们对三五十五这句口诀理解的非常透彻,看着三五十五这句口诀,你还发现他在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组6:小数字写在前,大数字写在后。乘法口诀都是用汉字书写的。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还有没有不同的发现?

        组7:我们习惯上还发现三五的小数字在前,大数字在后并且口诀中不写等于号)一句口诀可以写两个乘法算式?[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亲自编三五十五口诀的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三五十五理解的非常透彻,基本知道口诀的含义与来源。

        师小结:今天同学们参与的人数很多,讨论的也很激烈,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刚才我们通过三面国旗图编出了三五十五这句口诀,同学们在学习中不仅能独立思考,还能与同伴合作交流,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那么

        (二)、1面,2面4面5面国旗又能编出哪些口诀呢?

        1、看一看,数一数,一共多少?2、想一想,填一填,完成表格3、说一说,议一议,你的发现。

        国旗面数几个5乘法算式乘法口诀乘法算式

        自主学习:

        学生编口诀,教师巡视

        展示交流:

        现在我们这样汇报,小组选一幅图来汇报,那个组先来,这个小组的同学永远是这么积极,大家一定向他们学习,,

        组1:我们组选的是第二幅图形,两面国旗是2个5,列的算式是2×5=10,或5×2=10,编出的口诀是二五一十,如果没有图形呢?只表示2个5吗?(既可以表示2个5相加是多少?还可以表示5个2相加是多少?)其他组有没有不同意见(二五得十)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组2:我们组选的是第四幅图,列的算式是4×5=20 或5×4=20编的口诀是,四五二十。

        师: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提问)(设计意图:关注每位同学对口诀的理解情况)

        组3:五五二十五呢?,(指名提问)为什么只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呢?(生;因为两个因数相同,交换位置积不编)

        组4:汇报一五得五,

        师:一五是什么意思,得呢?五呢,为什么其他四句口诀没有得字,而一五得五要写得字?

        组5:其他四句口诀的得数满了十就不写的或等于,二一五得五没满十就要写得表示站位,所以前面那个小组编的二五得十,显然读起来不顺口。另外从数的读法与写法分析,10读作一十,写在一十

        教师小结: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在合作时分工非常明确,而且当同学回答不完整时能做到及时补充。合作的非常好。自己编出了乘法口诀我们把自己的成果一起读一次好吗?口诀编好了,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呢。[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出其余的四句口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以及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口诀来源的理解。

        (三)、寻找规律,记口诀

        读一读5的乘法口诀把你发现的小秘密讲给同桌听。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展示交流:组1:口诀的第一句都是12345,从小到大排序,

        师:对啊,这样很有顺序,记起来方便。容易多了。

        组2: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5(都是5的乘法口诀)。

        组3:口诀相邻的两句中的下一句比上一句多一个5得数就多5,那师:如果老师忘记了三五十五,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老师记住呢?

        组4:口诀的后半句不满十就写上得字,满十不写。

        组5:一句口诀可以写两个乘法算式。[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发现,小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四)、记口诀

        1、接下来用我们找到的规律记口诀好不好,看到同学们都累了,活动活动好不好。

        教师和学生一起拍手齐读口诀

        2、好下面用我们找到的规律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口诀,记住背给同桌听。,下面我们来活动活动

        3、开火车:

        老师说出口诀的半部分,学生补充口诀的后半部分。(先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口诀,再打乱顺序。)接下来,和老师对口诀?,一起来好吗?谁单独敢和我较量?和老师一起对口诀,教师出前半句,或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对、例如三( )十五等,老师为你们的出色表现而感动。

        三、课堂练习

        1、数学医生

        一五(五) 三五( 15 ) 五五( 二五 )

        四五( 2 十 ) 二五( 十 )

        一五( ) 三五( ) 五五( )

        四五( ) 二五( )

        师:学习口诀有什么用呢,你知道吗?

        生1: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2;在解决问题是用口诀能马上算出得数)

        2、用口诀

        下面我们感受一下口诀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好不好?出示萝卜兔,冬天到了,兔爷爷给小兔准备了过冬的食物萝卜,仔细观察,一共有几个萝卜,谁能很快列算式计算

        任务三:用口诀(做一做)

        师:利用口诀的确能使我们的计算简便。

        检测导结,你对今天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赶快拿出检测题测测吧 (同桌交换,集体讲评)

        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1、知识上。2、方法上。在以后的学习中还想学什么?(还想学6,7,……的乘法口诀,那好,回去试着用今天学习的方法编6的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5=5 一五得五 5×1=5

        2×5=10 二五一十 5×2=10

        3×5=15 三五十五 5×3=15

        4×5=20 四五二十 5×4=20

        5×5=25 五五二十五 5×5=25

        二年级上册数学5的乘法口诀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直观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及意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引导学生找到口诀规律,寻找的记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并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教学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小黑板、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

        1、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乘法的知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2、 出示小黑板:

        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4+4+4 8+8+8+8+8+8+8 6+6+6

        3、大家掌握的很好,但要算出结果却很麻烦,不过老师能很快算出结果,大家信不信,试试看!玩游戏,同学们说出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老师能在一秒钟之内说出结果,来,神不神,其实老师用的是一个法宝,(神秘的)乘法口诀,板书,在我们的祖先又称为“九九歌”

        二、探究新知。

        1、引导编口诀。

        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怎样列式?

        板书:1个5 1×5=5 5×1=5

        如果编口诀就是“一五得五”

        两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师生一起列式、编口诀。

        2、尝试编口诀。

        3只手有几个手指?4只手呢?5只手呢?

        (1) 让学生试着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

        (2) 小组交流。

        (3) 汇报:3个5 5×3=15 , 3×5=15 三五十五

        4个5 5×4=20 , 4×5=20 四五二十

        5个5 5×5=25 五五二十五

        3、记口诀。

        (1)齐读口诀。

        (2)找规律记口诀。

        (3)对口令记口诀,打乱顺序记。

        (4)读歌谣 ,记口诀。男女生齐背,个人背。

        三、拓展应用。

        1、我能行(练习十第3题)

        一五( )二五( )

        三五( )四五( )

        五五( )

        2、你一定会 (一句口诀说两个算式)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二五一十 五五二十五

        3、(练习十第4题)

        4、想一想

        5×1=( ) 5×2=( )

        口诀( ) 口诀( )

        5×3=( ) 5×4=( )

        口诀( ) 口诀( )

        5、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

        6、做练习十第8题。

        7、提高题。(出示课件)想一想:分针走1大格代表几分钟?走2大格代表几分钟, 走3大格……能用上5的乘法口诀吗?

        四、归纳总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说获。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篇

        教学设计是老师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材第100-10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难点:克和千克质量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课件,2分的硬币,黄豆,天平,两袋500克的盐,台秤,自己带来的小物品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想知道今天在超市里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吗?仔细看看。(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情景图)

        生1:他们都在讨论跟质量有关的话题。

        生2:从图中知道5个苹果重1千克,一壶豆油重5千克,一包饼干重110克……

        师:生活中物体的质量经常用到,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是“斤”和“两”,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共同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质量与生活联系密切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例1)

        生1:我知道了一盒口香糖重3克,一袋菊花茶重12克,一包美味瓜子重100克。

        生2:我发现这些比较轻的物品都是用“克”作单位的。

        师:是啊,我们一般用“克”作单位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g”来表示。

        师:那么对于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什么来称量呢?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称重的工具叫天平,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天平称一称你们身边的什么物品重1克?

        学生在小组里测量较轻物品的质量,寻找重1克的物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小组测量的结果。

        (1个2分的硬币重约1克)

        师: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做一做”)

        指定学生回答,并适时作出评价。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生1:一块小橡皮比1克轻。

        生2:一根头发比1克轻。……

        2、教学例2。

        师: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物品的质量超过1克,甚至更重,那么对于比较重的物品,我们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上面的图)

        生1:一桶洗衣液重5千克,我觉得应该是用“千克”作单位称量比较重的物品。

        生2:一箱苹果重25千克,我也认为是用“千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

        师:“千克”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kg”来表示。

        师:仔细看看,苹果的箱子上写的是“净含量”,什么是“净含量”呢?

        生:“净含量”是指这箱苹果的质量,不包括箱子的质量。

        师:对,生活中经常用到“净含量”这个词,它是指桶里、箱子里的物品的实际质量。

        想一想,1000克有多重?举例说一说。

        生:生活中常用的食盐一包重500克,两包食盐的质量就是1000克。

        师:那你觉得“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千克=1000克。

        师:谁知道在生活中用“千克”作单位的秤有哪几种?

        生1:我在超市里、菜摊上见过的有电子秤、台秤。

        生2:我在体检的时候见过测体重的体重秤。

        生3:我在实验室里见过弹簧秤。

        师: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秤太多了。仔细看看图中这些指针分别指着几,告诉大家所称物品有多重。(课件出示第102页例2下面的图)

        生1: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

        生2:小朋友的体重是23千克。

        师:请在小组里合作交流,称出质量是1千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想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重1千克的。

        学生在小组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完成教材第103页“做一做”第2题,填写好表格。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生活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3、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00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4、判断对错。

        一个鸡蛋约重50克。?()

        小明今年7岁,约重2000克。()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一袋盐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1千克。()

        三、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3题和第106页第8题。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2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类推能力,使学生自主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师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图

        教师:这是同学们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都拼成了什么?

        教师:拼一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1个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师:拼两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诀是什么?

        教师继续完成相应板书。

        教师:像这样,同学们能根据这7个图案试着编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诀吗?

        2、编制口诀

        打开课本72页,尝试在书上填写。

        3、全班交流

        (1)汇报,并上黑板写

        (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7的乘法口诀。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说一说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拼板的块数?相对应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拼6个图案需要几块拼板?所用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根据这句乘法口诀你能联想到哪个乘法算式?

        “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为什么只能计算一道乘法式题?

        二、记忆口诀

        1、刚才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大家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下面请大家拍手齐读口诀,读后让学生自己记忆口诀。

        教师: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中哪句容易记?为什么?

        教师讲述动画片中的情境,让学生寻找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联想记忆口诀。

        教师:看,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也能帮助我们联想到乘法口诀。

        2、7的乘法口诀还有什么特点?

        从上往下观察,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依次多1,第二个数都是7,积依次多7。

        教师:为什么积依次多7?

        让学生利用发现再次记忆口诀,之后再进行对口令的游戏。

        三、灵活运用

        1、看算式说口诀

        7×3=  7×5=  7×6=  3×7+7=

        7×4=  7×7=  7×2=  7×1=  7×7-7=

        2、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现象和故事与7有关呢?

        (1)算七星瓢虫身上的点。

        (2)算诗的字数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本周经典诵读古诗,你们会背吗?学生齐背。

        这里有7吗?你们知道诗中一共有多少个字吗?怎么想的?

        教师:每句7个字,所以又叫“七言诗”。

        教师:加上题目一共有几个字?怎样列式?

        (3)编一编

        1个矮人1顶帽,7个矮人7顶帽;

        1个矮人2件衣,7个矮人()件衣;

        1个矮人3条裤,7个矮人()条裤;

        1个矮人()双鞋,7个矮人()双鞋;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3

        学习内容: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并很好地为生活服务。

        教、学具准备:课本第31页中例4所需要的商品。

        学习过程:

        一、用谈话的方式引课。

        问小朋友们喜欢逛商店吗?他们喜欢,再让他们猜猜练习本、文具盒、球、球拍等的价钱。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儿童商店,展示各种商品和单价。

        2、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开始购物。

        (1)先说说你有多少钱,准备买什么?在组里谈谈自己的购物打算。

        (2)小组分工合作,有的扮演营业员,有的扮演顾客。

        (3)学生开始购物。

        3、在全班交流你们购物的过程。以表演的形式展示。

        例:?A、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B、我想买5辆小汽车。

        C、应付多少钱?

        D、应付20元。

        4、请表演的D同学说说他们是怎样算出来的。

        12÷3=4(元)4×5=20(元)

        5、再请一小组上黑板前展示他们的购物过程。

        6、小组相互交流。

        7、师生小结。

        三、学生独立完成第31页的“做一做”。然后根据“做一做”的图提出能用乘除两步运算的问题并相互解答。

        四、全课总结。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4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轻轻悄悄地又来了。小朋友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师:你们的春天真美!汪老师眼中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百花争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师在黑板上先摆一朵花

        师:瞧!黑板上现在就开了一朵花!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

        生:5片

        (板书:5)

        师:老师再来摆几朵!

        (2)师在第二行摆2朵

        师:看,第二行我摆了几朵花呢?

        生:2朵。

        师:第二行用了几片花瓣呢?

        生:10片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摆一朵花用5片花瓣,摆两朵花要用2个5片,就是10片。

        师:2个5片是10片。(板书:2个5)

        师:10和5比,10是5的几倍呢?

        生:2倍

        师:为什么呢?

        生:10里面有2个5,所以10是5的2倍。(2倍,2个)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试一试呢?

        (板书:10是5的2倍)

        (请3~4个学生回答)

        (3)学生摆花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能摆几朵呢?

        生:3朵

        师:是吗?我们同桌合作摆一摆。

        师: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们摆了几朵?

        生:3朵。

        师:没摆之前你们为什么快就知道是3朵呢?

        生:3个5片,就是15片。

        (板书:3个5)

        师:15和5比,你也能这么说吗?

        生:15是5的3倍。

        师:你真是聪明,谁还能再来说一说呢?

        (请个学生回答)(齐说)

        师:那为什么15是5的3倍呢?

        生:因为15里面有3个5,所以15是5的3倍。

        (4)练习

        师:15和5比,15是5的3倍。35和7比,35里面有()个7,35是7的()倍;

        师:全体男同学来回答,28里面有()个4,28是4的()倍。

        (5)学生摆花

        师:如果我有20片花瓣摆花,说说这样的花我能摆几朵呢?

        生:4朵。

        师:你是怎么想的啊?

        预测1:

        生:因为4个5是20,所以是4朵。

        (板书:4个5)

        预测2: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因为20是5的4倍,所以是4朵。

        师:现在20和5比,求20是5的几倍,你能列算式吗?在草纸上写一写。

        (5)教学除法算式

        20÷5=4

        师:我请一位同学说说算式是怎么写的。

        师:你们都是这么写的吗?那么20÷5=4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0里面有4个5;20是5的4倍!

        师:真行!谁能把这两句话完整又流利地说一说!

        (3~4个)

        师小结:求20是5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

        师:这里汪老师还要提醒一下,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4的后面倍不用写。

        师:15是5的3倍,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写在草稿纸上)

        生:15÷5=3

        师: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2个人)

        师:真不错!看来求10是5的几倍没问题了吧!我们一起来列算式!

        (板书:10÷5=2)

        师:同桌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师:我想听听你们怎么说的,可以吗?

        (5)小结

        师:同学们,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倍数问题,我们通常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下面跟随汪老师走进生活,去找找生活中这样的数学问题,去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

        (板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尝试运用,解决数学问题

        (1)师:春天可是个锻炼身体的好季节。

        电脑出示运动

        师:瞧!这里可真热闹!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

        生:拔河,跑步

        师:跑步有几人呢?拔河的有几人?

        师:那么拔河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呢?谁来说一说?

        生:4倍

        师: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列式:16÷4=4

        师:谁来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生:16里面有4个4,16是4的4倍。

        师:越说越好了!

        (2)师:操场的这里也很热闹,你都看见了什么啊?

        师:数一数,丢手绢的有几人,唱歌的有几人呢?

        师: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

        师: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师:异口同声告诉我算式

        师:这里有两个8,除号前的8表示什么?除号后的8表示什么?

        师:解释得很清楚,求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列式时就得是丢手绢的人数去除以唱歌的人数。

        三、巩固练习

        1、师:我们身边的倍数问题还有很多,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了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有关倍数的数学问题吗?

        师:听清楚了吗?好,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师:在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2、统计图中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吗?认识吗?

        生: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大家可能都认识,上学期学习统计的时候就出现过!当时同学们利用数学知识发现了这些数学信息。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能发现什么新的数学信息呢?

        师:我也发现了,你们看!

        小结:同样一张统计图,但随着同学们知识的增长,发现统计图中还有倍数关系。

        3、师:好,下面咱们走出校园到郊外去看看!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些什么的数学问题呢?

        师:同学们不仅问题提得好,回答的也不错,所以送你们几个灿烂的笑脸。

        4、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师:白色的笑脸有几个?

        师:下面拿出准备好的两支水彩笔,在笑脸上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学生涂色

        师:红色的笑脸有几个?绿色的笑脸有几个?他们存在什么倍数关系呢?

        四、拓展延伸

        1、师: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啊?

        2、师:最后我再来考你们一道题目,小朋友今年6岁了,妈妈36岁了,你知道妈妈的岁数是小朋友的几倍吗?

        生:4倍。

        师:这么快怎么知道的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去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朋友的几倍呢?

        生:7倍

        师:你怎么算出来的呢?

        3、师:在美好的春天,听着同学们这么精彩的发言,我感到特别的温暖。希望同学们趁着好季节多出去走走,去发现更多身边的数学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快乐谷”!想去看一看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快乐谷”的游乐场看一看。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展示教材主题图)请仔细观察,谁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踊跃交流。

        师: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自由提问题。

        师: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4+4+4+4+4=20(人) 5个4

        2+2+2+2+2+2=12(人) 6个2

        3+3+3+3=12(人) 4个3

        (把)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引导学生说出5个4,6个2,4个3)

        教师板书:5个4 6个2 4个3

        师: 大家的发现可真多!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快乐谷”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的游乐场的生活情景,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生活。]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实践探究:初步感知乘法

        师:首先,我们来到了“快乐谷”的第一站──“拼图吧”,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各摆了多少个?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

        生看图交流,师随机板书算式:3+3+3+3+3+3=18(根)

        10+10+10=30(根)

        5+5+5+5=20(根)

        师:你能像他们一样摆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来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图形?一共摆了几个?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师:你们摆一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

        学生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观察比较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几个加数都相同。

        2、形成表象:

        师: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类似的算式。

        师:老师这里有20个2相加,你能说出加法算式吗?

        师: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你有简捷的算法吗?(学生小组讨论)

        3、抽象概括乘法:

        师:像这样2+2+2+2……+2的加法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表示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比如:3+3+3+3+3+3=18,6个3相加,可以在相同加数3和相同加数的个数6中间写上乘号

        (师边说边板书算式:3×6)

        师:“×”叫乘号,读作“乘”。(齐读两遍)

        指导写乘号:“+”变斜就是乘号。

        乘法是加法改写的,所以“+”一歪就变乘号。

        (指导学生书空)

        4、教学乘法的读写:

        师:像3+3+3+3+3+3=18用乘法表示是3×6=18 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指名读算式,再让学生齐读算式。

        师:黑板上另外两道加法算式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写后读两遍再交流订正,师板书:3×10=30或10×3=30

        4×5=20或5×4=20

        5、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乘法:

        师: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发现)

        师: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个体在思维方式和水平上存在差异,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在真正“做”的活动中诠释乘法意义,过程简单明了,操作指向明确,学生能够感知乘法意义,同时也建立起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三、拓展练习:

        1、师:再回到游乐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学生提问题,并列算式。

        2、给小动物找朋友(读算式,说意义)

        4+4+4 4个8相加

        8+8+8+8 3个4相加

        3、独立完成P46“做一做”,练习九第1、2、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试着跟同学们说一说。

        5、课后延展:

        回家后,观察一下家中的物品,看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对爸爸妈妈好好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数学,并更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18 6个3

        乘法:3×6=18 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课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而且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1.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认识事物的特殊途径和方法。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因此课堂伊始,我就通过和学生的谈话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带入自己所熟知的生活世界,利用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游乐园、拼图活动之中,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在指导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极力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知识的空间,通过比较分析加数相同和不同的加法算式,紧紧围绕“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这个中心,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突破了难点,同时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敏锐发现其中蕴含的乘法。整个教学,为学生构建了积极参与的平台,注重了数学学习的自主性。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主动观察、探索、讨论与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在看、找、想、说、练的数学活动中,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以动引思,以思促学,在“尝试解决中学,在合作探究中悟”,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学习的自主性。

        3.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

        新课标指出:“学习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的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节课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我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运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交流中,我只是感性地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地说出“几个几”,这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应该在交流主题图的这个环节中很明确地解读“几个几”,那么学生在接下来的探究中对于乘法的含义就会困难小得多。

        2、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我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大胆尝试,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篇

       《观察物体》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 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第一个人摸到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

        (生交流)其实把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恐龙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恐龙的正面、侧面、背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恐龙。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

        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恐龙的( )面,我看到了恐龙的( )?。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恐龙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恐龙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三个面的恐龙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习巩固 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观察数学课本的上下 认识上面、下面 感知物体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配一个练习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师:通过观察恐龙、数学课本,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一定是这样吗?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

        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三、巩固练习,

        1、 摄影展览,连一连:

        小猴子照出来的是:

        小兔子照出来的是:

        2、下面个图分别是在车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3、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连一连。

        4、连一连,并说一说分别是从电视机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5、 说一说分别是从电视机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四、 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板书设计: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观察物体》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数学思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想像等一系列逻辑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并明确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

        3、解决问题:使学生能用观察、比较、实践等技能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及对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

        4、情感与态度: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物观察,从不同方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经历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工具

        课件 玩具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逐张出示同一张但不同角度的,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

        2、(根据的先后播出的顺序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是一个蓝色的球;储钱罐;小兔子)

        3、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会看到什么呢?出题课题

        探究新知

        1、学习第58页例5.

        2、请同学们拿出玩具熊放在桌子上,分小组看看坐在自己座位上看到的熊猫形状。

        3、交流汇报自己所看到的形状。

        4、为什么熊猫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形状?

        5、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6、交换位置再观察,说说在新座位上看到的熊猫形状。

        7、汇报交流

        8、拿出自己喜欢的玩具,一组放一个,坐在座位上认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的形状。

        课题练习

        1、这些图都是谁看到的呢?把是谁看到汽车的哪一个面用线连起来。

        2、出示孙悟空的不同角度的,说一说是他的哪个面?

        拓展提升

        1、课件出题。

        2、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说说他们分别给狮子拍了哪个角度的照片?

        3、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观察。

        4、完成68页的做一做。

        课后小结

        1、你今天收获了什么?

        2、师生总结:

        a、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b、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板书

        观察物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年、月、日》教案三篇

        #二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2.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一、情景导入:

        1、请看,这是什么呢?

        2、可别小看这硬币哦,它能告诉我们有趣的数学知识呢!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硬币,一元的硬币现在有两种版本的。一种是新版的:正面是一大朵菊花反面有一个大大的1元字样;另一种是老版的:正面有朵小牡丹花和一个小1元的字样而反面是国徽。淘气和笑笑送来的就是老版的一元的硬币。硬币要和我们做个游戏呢。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3、好!请小组长来领硬币,每两人一组。每组抛五次,听口令开始。一个同学抛,另一同学猜测并作好记录。注意抛的时候用力不要太大,以免落在地上不好找。准备好了吗?请开始!

        4、请各小组汇报情况。(小组汇报)

        5、从刚才同学们抛硬币的结果来看,硬币落地时一定是正面朝上吗?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数学问题―――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活动探究:

        1、请5个男同学代表淘气,5个女同学代表笑笑。比赛内容是:摸球大赛。这儿有两个淘宝盒,里面装有乒乓球。比赛规则是摸到一个黄球加二十分,白球不加分,底分一百分。有请淘气组和笑笑组。

        2、当盒子里全部是黄球时,则一定能摸出黄球。板书(一定)没有黄球时,则不可能摸出黄球。板书。(不可能)

        3、请翻到课本93页,请你动手连一连。你会做吗?

        4、那还等什么呢?快快动笔吧。(学生独自做后,集体交流)

        三、实践应用

        1、播放课件:(食物、水、游泳圈、羽绒服、雨伞、洗浴用品),这些东西中哪些一定要带,哪些可能要用,哪些不可能用呢?

        2、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老师可以放心地出发了。刚才你们设想的事情中有些可能发生有些不可能发生,也有的一定会发生,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

        3、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同学们说得都对,这是你们积极思考得出的结果。

        4、今天同学们和老师共同探讨了可能性的问题,能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这堂课什么地方最让你难忘?

        5、生活中像这样确定的或不确定的事情有很多,及时地了解,认真地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这些事件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橘子”,课本第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试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试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课件出示14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每盘放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

        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

        生:每盘放4个(平均每盘放4个)

        师:那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生:14个可以放几盘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

        生1:从14里减去3个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盘;(14-4-4-4=2)

        生2: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还剩2个。

        生3: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14÷4=3(盘)……2(个),说明可以放三盘,还剩2个。

        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

        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4÷4=3(盘)……2(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盘的橘子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

        一试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

        二相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三相减: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还剩2个,14-12=2,画上横线对着个位写2。

        四检查:看看余下来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并说说竖式上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和第4页的“算一算”,“想一想”先由学生独立解题,再由老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页的第3题。

        4.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知识与技能:

        1、认真观察图画,说出图意,提出相关的乘法问题,并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继续学习、体会从上面、侧面、正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图画,能够提出相关的问题

        2、让学生提出生活实际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师: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二、探索学习

        (一)广场上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并体会祖国的美好)

        2、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3、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4、集体交流。

        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将本小组问题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学或某个小组同学回答。

        (先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用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思维会更有深度。并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瞻仰烈士纪念碑。

        1、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指名学生说)

        2、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

        (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3、连一连。师: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观察图画,发挥想像力,独立思考,动手连)

        4、全班交流

        三、实践与应用

        师: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尽可能以学生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内容作为数学学习的题材,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有趣,而且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总结,下课。

        5.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第67、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

        学生喜欢的玩具、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创设情境

        1、播放有多种动物叫声的vcd,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动物(如孔雀、恐龙、狮子等),同时问:“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可爱的动物的?”(学生回答说是根据动物的声音。)

        2、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又请学生是什么动物?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4、生:我看见大象的长鼻子;我看见老鼠的尾巴;我看见骆驼的驼峰……

        师:你们看见了动物的不同形状,有正面的、侧面的、后面的。那今天我们就玩一玩,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体验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的物体形状

        1、师:请同学拿出汽车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小组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

        2、画学生看到的汽车形状。师:咱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汽车的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画出来。(小组活动)

        3、展示图画。请每组小组长把本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画,讲讲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为什么汽车有这么多不同形状?

        生:因为我是从侧面看的;因为我是从正面看的;因为我是从后面看的……

        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车形状也不同。

        4、师:请学生交换位置,再观察,说说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让学生回原位。)

        5、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上观察玩具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全班交流,介绍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

        三、应用拓展

        1、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老师同时出示请学生判断。

        2、连线游戏。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四、小结评价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我们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

        #教案# 导语《年月日》是一节概念课,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对年月日又多少有一些了解。怎样在学生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将这么多知识点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闰年。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计算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让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天数。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引思

        2、观看孙悟空赠送的礼物-年历片,激疑引思。"这上面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秘密,你们快把答案找出来吧!"

        3、灯片出示思考题,同时师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大、小月

        同桌同学交流观察结果,老师请学生回答发现

        (1)1年有12个月。

        (2)1、3、5、7、8、10、12月都有31天。

        (3)4、6、9、11月都有30天。

        (4)2月有时28天,有时是29天。

        总结:习惯上将31天的月份叫"大月",一年中有几个大月?

        哪两个连续的大月?

        把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一年中有几个小月?

        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有时28天,有时29天,我们叫它"平月"。

        2、如何记忆大、小月呢?

        先组织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3、计算全年天数

        问: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能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吗?

        学生回答,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哪种算法最简便,再用计算器算出得数,汇报结果。

        问:为什么一年会有两种天数?主要原因在哪?

        归纳:二月有28天的一年有365天,我们叫它"平年"。

        二月有29天的一年有366天,我们叫它"闰年"。

        问:为什么会有平年、闰年之分呢?

        问:闰年比平年多几天?多的这一天放在哪个月?

        区分平年、闰年主要看什么?

        4、判断平、闰年

        持有1900年年历的同学有争议,老师及时发现,并说明:遇到整百年份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年、月、日》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练习:说一说下列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0年、1700年、1840年、1949年、1997年

        5、课外知识拓展

        关于年、月、日的知识,除了刚才所学的,你还知道哪些?说给大家听听。

        三、理解运用

        1、小明满12岁时,只过了三个生日,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2、动手操作

        放申奥实况的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爱国思想。

        璧合 将不完整的20xx年年历片制作完整。

        要求:先两人交流讨论,再用最快的方法制作,做完后可美化年历卡。

        四、课后延伸

        同学们,你想知道有关年、月、日的更多秘密吗?那就课后查资料研究吧!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时平年还是闰年。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的运用年、月、日的知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

        1980—2003的年历卡、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故事导入

        喜欢金田一吗?喜欢柯南吗?那你们肯定很喜欢侦探故事对不对?老师这边有一个,想不想听?

        故事发生在1979年3月7日,有一个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1979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在深圳海关准备入关,尽管他经过整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刚刚大家猜了很多,到底对不对呢?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年、月、日”就知道了。

        2、加深对年、月、日的理解

        (1)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说明过去了(一天),(一天就是一日)

        (2)当我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时,说明已经过去了多久?(一个月)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的最后一页时,说明已经过去了多久了?(一年)

        关于年月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年历,认识大小月

        思考: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哪几个月的天数一样多?

        师:我们把31天的那个月称为大月,把30天的那个月称为小月,28天或29天的2月我们称他为平月。那家看看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一年中有12个月,有的是大月,有的是小月,谁能想个方法把他们很好的记住?

        (1)介绍“拳记法”

        师:这个我们把它成为拳记法,来,我们一起来数一遍,一月大,二月平,……

        现在数给你的同桌听听。

        (2)儿歌记忆

        师:老师这边还有一首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天加。来,我们一起来,边拍手边记住他。

        对于这首儿歌你有什么疑问吗?由儿歌引入平年、闰年

        2、认识平年、闰年

        (1)如果现在让你计算一年有多少天,你准备怎么做?(学生先自己说说自己的方法,然后选择你认为的好方法,最后自己算)

        汇报:平年——365天

        闰年——366天

        师:区分平年、闰年主要看什么?

        (2)老师不用看你们手中的年历,只要你说出你拿的是几几年的年历,我就可以说出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不要考考老师?

        学生考老师。

        你们还想试?告诉你吧,不管你们怎么考,我都能回答出来,因为我掌握一个小秘密,你们想知道吗?秘密就在这里(看黑板)——闰年:1980年、1984年、1988年,1992年……

        你能按照规律在再几个闰年吗?你们发现了每几年有一个闰年?

        (3)不如我们现在来做个实验,拿你们手中的年份除以4,看看有没有发现什么?

        汇报:平年的年份除以4,结果有余数,而闰年的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他能不能被4整除,如果是4的倍数,说明他是闰年,如果不是4的倍数,说明他是平年。

        那1922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

        (4)现在把书翻到第82页,把倒数第2段话看一遍,有没有什么要问的?

        “通常”、“一般”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1900年,1990/4=490,没有余数,但他不是闰年,而是平年,因为1990是整百数,当年份是整百年时,要能被400年整除,才能是闰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还有一段来源呢?听历史。

        所以我们有这样一句话:四年一润,百年不润,四百年再润。

        到现在为止,你能回答出那个侦探故事了吗?(因为1979年是平年,平年2月没有29日。)

        三、练习

        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 )日

        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小芳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 )和( )月

        今年的一月、二月、三月一共有()天。

        判断:每年都有365天。 ( )

        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 )

        1997年是平年。( ) (199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是我们祖国母亲迎回她失去儿子的重要一天,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一天)

        2008年是平年。( )(2008年我们祖国有什么大事呀?[北京奥运],看,这个特殊的日子在2008年,是闰年,那时你们已经上了初中,因此为了我们祖国更美好,现在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时间。)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年、月、日”,你掌握了什么?

        现在把书翻到第81页,把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看一遍,有没有什么想问的?

        现在老师把这首歌《三百六十五个祝福》送给大家,希望你们每一天都有一个愉快的生活。

        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1、3、5、7、8、10、12——31天

        小月:4、6、9、11——30天

        2月:28天——平年——365天

        29天——闰年——366天文

篇三

       教学目标:

        1、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通过大量关于“年、月、日”资料的收集和阅读,来主动的学习和思考关于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方面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会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把“年、月、日”的知识与生活连贯起来,把有关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4、渗透爱国主义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教学难点:

        平年、闰年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年历卡、草稿本、查阅的资料、预习年历上2月及全年的天数。

        教师:课件、水果卡片、2句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听课,高兴吗?那让我们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板书:2004年10月19日×时×分)

        2、2004年,“年”是什么单位?还有其他时间单位吗?(月、日、时、分),我们已经学过时分秒,今天我们来研究年月日(齐读:年月日)

        二、探索新知

        (一)自学年月日之间的联系

        1、年月日是表示较长时间的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你在哪些物体上见过年月日的?(课件演示:物体上的年月日),还有许多,下课自己找一找。

        2、我们的日子一年一月一日的过着,你们知道一年一月一日的来历吗?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方面的小知识(课件演示:年月日的来历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跑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跑一周的时间为一月;地球在绕太阳跑的同时自己也在不停的自转,自转一周为一日。),原来一年一月一日是跟什么星球的运动有关系的?(太阳、地球、月亮的运动)

        3、除此以外,年月日还有许多丰富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自学书本44页,要求填写表格,并阅读后面的文字(大声)。

        4、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大月)谁补充?(小月)一年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还有一个月呢?

        5、怎样方便的记住大小月?(拳记法、儿歌)可以用喜欢的方法记大小月。

        6、我们认识了大小和二月,下面来练一练。

        24个月=( )年

        5年=(  )个月

        1星期=( )天

        小红到奶奶家作客,住了62天,正好2个月,这2个月分别是(  )月和(  )月。为什么是7、8月?为什么小红要住62天?

        (二)探索判断平闰年的方法

        1、知道了2月有28天或29天,下面进行竞赛,给一个年份,看谁能很快报出这一年2月天数和全年天数,请同学们拿出年历卡,准备好了吗?现在看屏幕。(从 1996年到2004年的年份随机出示)观察1996到2004年总天数,发现什么?(有365天和366天)天数是怎样算的?(平年:31×7+30×4+28闰年:31×7+30×4+29或365+1)为什么会相差一天,这一天差在哪个月?我们把2月为28天全年为365天的这一年叫平年,把2月为29天全年为366天的这一年叫闰年,看一看这里有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多人说)

        2、 再看看平润年的排列顺序,你发现了什么?(每4年一循环)如果把平、闰年除以4,结果会怎样?用1996、1997年试一试,你发现什么?那么你知道怎样判断平闰年吗?(小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3、 判断闰年,先看左边的2个年份(1978年、1904年),算一算。

        4、 算一算1900年,(学生发现1900是4的倍数,认为是闰年),看1900年2月的月历,28天,说明1900年是平年,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个小知识(课件演示:闰年的来历)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小结公历年份是400的倍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现在谁能说1900年为什么是平年呢?2000年呢?2100年呢?

        5、 会判断了平年和闰年,下面来看,我们知道年月日是表示较长时间,有比年更长的时间单位吗?(1世纪=100年)

        (三)综合练习

        今天同学们表现很好,老师想送给你们一些礼物,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要想吃到水果必须先回答水果先生提出的问题。

        闰年的2月有( )天,全年有( )天;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 )天。

        请说说你出生在哪一年,那年的2月有多少天?

        今年全年有( )天,合( )个星期零( )天。

        单数都是大月吗?

        一年中有哪几个大月?

        1世纪是多少年?我们现在生活在多少世纪?

        怎样判断平闰年?告诉方法。

        2100年2月有( )天。

        (四)课外延伸

        1、 除了书本上,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 柠檬先生有个问题:东东已经16岁了,可是他只过了4个生日,你知道他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三、总结

        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送给同学们一首歌《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祝大家幸福快乐每一天。

        板书设计:

        年、月、日

        1世纪=100年

        大月(7个)1 3 5 7 8 10 12(31天)

        小月(4个)4 6 9 11(30天)

        2月 28天或29天

        平年:365天 30×12+7-2

        闰年:366天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400的倍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篇一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在编制5的乘法口诀过程中,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提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二、说教材

        本课时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乘法口诀部分的5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较老教材中在2、3、4口决的基础上来编制口诀,显然这样安排增加了难度。但通过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数一数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两只、三只、四只、五只各是多少手指,再联系乘法的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口诀;编写乘法口诀的教学,属于学习法则的课型,学生运用学习法则的思维模式,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二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所以我想到了每个人都有的手,通过数手指,让学生理解1个5、2个5……,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考虑到学生胆小,发言少,我尽努力对学生进行启发。本课我遵循了直观性、知识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四、说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讨论完善自己的想法。

        3、通过游戏性质的练习,巩固口诀。

        五、说教学程序。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首先,教学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5×11×5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第二个层次是编5×22×5的乘法口诀,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师指导学生编口诀。第三个层次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两人一组学生自己编口诀。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此外,合理设计练习,强化新知。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降落伞、看花片找规律、送信等活动,让学生巩固5的乘法口诀。形式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篇二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7的乘法口诀》,它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个信息窗的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1~6乘法口诀,并知道了乘法口诀是怎样来的,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编制乘法口诀的策略和方法。本节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延续,为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奠定了基础。学生对编口诀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结合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与通过探索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在本节课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小朋友熟悉的昆虫七星瓢虫为载体)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以下几点:

        1、在情智涌动的课堂中夯实基础。

        课标要求掌握双基,类似于“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我们应该做到“朗朗上口”、张口就来的,只不过要求学生背的时候,不能是“死记硬背”,应该是学生经过“感情加温”,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背”,经过个体体验加工后的背及交流方法后的背,是有价值、有积极意义的“背”。

        本节课在学生理解了7的乘法口诀每一句的意义的基础上,我运用了很多变式引导学生加深印象,以便进行记忆。如:大家一起读,老师写;擦的时候孩子们轻声齐读;谁记在脑子里了有节奏地背一背;对口令围绕“背”字进行的一连串练习方式,将孩子的情绪调节到状态,背口诀变成一种积极的、有意义的'建构知识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数学文化的创造过程

        通过课前的了解发现部分学生已经会背了7的乘法口诀,但是不知道口诀的实际含义是什么,不知道口诀是怎么来的?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将学生拉会到知识的原点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在口诀编制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实物(七星瓢虫身上的斑点)——图表——算式——口诀”的思考过程。经历这一次,学生对乘法口诀实际意义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在课堂上没有老师过多地讲解,有的只是学生的交流、质疑、体会和相互启发。虽然学生自编口诀的过程花费了很长时间,但这个过程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意义,因为课堂最有活力的地方莫过于学生研究问题后的顿悟。

        3、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的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古诗的字数、计算刻舟求剑用了多少块薄板等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新课改要求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篇三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匠心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其逻辑顺序如下:

        例1,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2,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2、本课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3、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等。

        4、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仅注重双基的落实,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5、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采取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电化教学、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时,在学生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经历运用除法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懂得应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合理地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许多数量之间都存在着倍数关系。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充分依*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联系实际,复习旧知

        以本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为例,我设计了三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复习题,如第1题:二年级三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学生说出答案后,讲一讲思考过程。这时,教师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复习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三,一是唤起学生对已有“倍”的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二是复习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师生情感交融,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心情。三是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课的新授部分,我结合例2的电化教学,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参加的用小棒摆飞机的游戏活动。主要过程是这样的:先以动画形式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三位同学在用小棒摆飞机)并演示5根小棒摆一架飞机的过程。这时老师问:“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活动吗?”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到动手摆飞机的活动中来。学生在音乐声中摆完飞机以后,汇报结果,如“我用5根小棒摆了一架飞机”“我用15根小棒摆了3架飞机”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适时提出问题“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学生兴趣盎然,提出了诸如“我用10根小棒摆几架飞机”的问题,由此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为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奠定了基础。在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的基础上,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15÷5=3。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由于倍概念的复习及例2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了用除法计算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件首先出示例3情境图:35人唱歌、7人跳舞、5人看节目,请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如“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唱歌的是看节目的几倍?”等等,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后,讲解题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还能体会合作交流给自己带来的收获。

        此环节的教学设计,摒弃了传统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法的套路,把应用题和运算教学结合起来,重点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快速获得正确答案,而是着重探索和研究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式。

        (四)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有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开放练习等几个层次,目的是巩固新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清解题的思路,达到融会贯通。

        (五)发展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好了,今天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